探索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青海發展新路徑
探索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青海發展新路徑
信息來源: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2015-06-14
青海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絲路上的綠色支點;青海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是絲路上的資源支點;青海是我國多民族交匯地區,是絲路上的經貿支點。2015年1月,郝鵬省長在省政府全體會議上講話時指出,青海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戰略支點。青海金融業將通過多種途徑,全方位支持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1.以循環經濟為主要切入口,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加大特色信貸投入,整合金融資源推動戰略實施。
2.以電子商務為主要突破口,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加大對電子商務和物流業的支持力度,拓展金融支付渠道,有效規避青海“兩頭在外”的經濟發展成本制約。
3.對接國家“絲路基金”平臺。依托“絲路基金”平臺,牽線搭橋青海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積極爭取“絲路基金”的資金支持,發揮基金的杠桿作用,激發金融機構間的協同效應,并撬動民間資本。
4.對接伊斯蘭金融平臺。吸引國內外伊斯蘭金融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建立與西亞商品互聯互通的網絡交易平臺。
5.對接展會金融平臺。加大支持青洽會、藏毯展、清真食品博覽會等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民品民貿企業實施利率優惠等政策,在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賦予藏區特殊優惠金融政策,使政策效應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6.實施增加直接融資比例的金融市場工程。支持相關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等形式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加強與國內期貨交易所的合作,推動青海設立大宗商品期貨交割倉庫。
7.實施健全各類法人組織的金融體系工程。推動設立民營銀行、地方法人保險公司。以“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的籌集方式,發起設立“三江源銀行”、“循環經濟銀行”等專業綠色信貸銀行。
8.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充分利用金融征信平臺輔助地方政府甄選優勢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9.加強區域間的交流合作。設立西北五省金融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聯席會議機制,促進“經濟帶”上人民銀行、監管機構、金融企業等部門的跨區域合作。
10.加強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積極爭取IMF、世界銀行的貸款。加大人民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和結算使用范圍,深入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
11.加快金融機構的人才儲備。建設一支擅長英語、阿拉伯語的專業金融人才隊伍。
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